请选择
课程通知 学校要闻 通知公告
029-89359294
029-89359294
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入学须知
同学

第一条关于申硕流程: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包含课程考核和论文撰写与答辩两个阶段,分阶段缴纳学费。 (1)课程考核阶段:申请人自资格审查合格之日起,须在规定年限之内修完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相关课程,考核合格,并通过外国语、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2)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申请人必须在完成规定学分,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后向学校提出学位论文申请,申请人通过考试后,应积极主动与导师联系,因个人原因导致无法进入论文阶段的,学员自己一力承担。并根据学院论文阶段工作安排,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硕士论文撰写、评审、预答辩、答辩等工作。

第二条关于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按学校相应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应修课程为准,学位课程的考查方式按照学校要求,具体以实际结课课程为准。申请人按照课程设置上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考核,考核合格者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三条关于全国统考:

同等学力全国统考在每年的5月底,申请人可根据自己所申请专业,于3月份在网上进行全国统考报名,报考科目为“专业综合”+“外国语”,学科综合和外国语的总分均为100分,60分合格,报考费用自理。

第四条关于论文:

申请人须在修满规定的学分并取得全国统考合格证后一年半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应在申请硕士学位后的半年内完成。研究生院组织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后,按有关规定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答辩合格的学员可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

第五条关于退学:

申请人因个人原因中途中止课程考核或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学习,须由本人向所属院、系、室提交中止学习申请书,由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报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但所缴纳费用不退。

第六条各自职责:

学校协助申请人办理报考、课程学习、论文答辩等相关环节工作。申请人需准确、及时的把相关信息告知学校,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参加学习和考试。申请人应确保自身人身安全,如因申请人过失导致无法按时参加考试等造成的损失或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申请人应确保通讯顺畅,如变更手机号码应及时通知学校有关管理人员(班主任),如因申请人自身原因导致学校无法及时告知申请人参加学习、报考、考试等造成损失学校将不负任何责任,建议申请人在读期间不要变更联系方式。

第七条关于政策:

如因国家政策等不可抗力因素发生变化,学校会及时下发通知,办学单位不予任何补偿,报名时学校工作人员口头表达如与招生简章、报读须知、报读流程不一致时请及时联系。

本人已详细阅读并知悉以上所述内容,并同意遵守上述规定,本人承诺提交的所有资料均真实可靠,如伪造所提交的资料或违反上述各项规定,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均由申请人自己承担。

【躬耕教坛】“四心引领”深化“四维融合” 奋楫扬帆启新程——记我校2025年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公共管理学院
2025-09-11
15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近年来,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公共管理学院始终坚守“以人为本、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特色兴院”建院原则,秉承“唯真唯实、致公致明”学院理念,聚焦“财经底色、统计特色、公管主色”办学特色,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程,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强基铸魂,以育人为核心深耕细作,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彰显担当,着力打造—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情怀的教师队伍,为培养服务城乡社区建设、县域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坚实保障,学院各项事业在师德师风建设的护航下稳步前行。近五年,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2024年度获得学校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获批第四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连续4年获得校就业先进集体。

 

坚持思想引领铸师魂 夯实理想信念“定航标”

学院党委不断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促进政治理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党建+教学”等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助力学院建设。全体党员教师坚持“抓党建、促工作”,锐意改革,使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院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161名党员)党建+模式激活师德建设动能通过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推动党建与教学融合形成唯真唯实、致公致明院风2024年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师党支部开展党建+专业经典阅读”“党建+红色经典阅读特色活动学生党支部通过红色1+1项目深化党员教育。学院党委组织教师赴雁塔区行政审批局、红专南路社区等实习基地调研,并跟进了解社会一线单位对公共管理类人才需求动态依托团委开展社会实践搭建学生服务社会平台。在推进党建工作的同时,学院党委依托学院团委下设的各类学生组织,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干部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特色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搭起学生党员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为学院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和奉献爱心的平台。

 

坚持制度引领立师德 打造规范管理“新标杆”

一直以来,学院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主张“因材施教”,狠抓育人工作。在教学内容上,积极推进数智赋能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全院教师不断钻研,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将最新知识与学术前沿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以启发性授课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业与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学院教师党员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学习和实践国家教育强国战略,认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指导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员在教书育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院现有公共事业管理(数智赋能试点专业)、行政管理和城市管理3个本科专业。围绕学科专业特点,主动对标党和国家社会战略部署及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数智赋能本科教学,开设“公务员能力与治理现代化”微专业与“公共事业管理(数智应急)”辅修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先后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围绕省级教学名师打造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团队,先后培育有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地方政府学和社会学原理5支院级教学团队,完成数智赋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新增7门数智课程。学院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公共关系学》《社会学原理》《公共政策》获得校级“金课”建设项目立项,《城市管理学》获得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公共关系》《城市管理案例分析》获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学院教师先后出版《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的社会分析》《公务员专题实训》等多部教材。学院教师在学校举办的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多次获得佳绩。先后获批立项10余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5项校级教学改革成果奖励。学院着力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创新,切实提升本科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指导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三创”“电子商务”“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今年,新增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3个,新增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3名。

 

坚持实践引领强师能 搭建成长发展“立交桥”

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围绕既定的研究方向持续产出了一批高水平标志性学术成果,学科影响力和辐射力稳步提升。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856.8万元;在《中国软科学》《统计研究》《管理学报》《中国农村观察》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含教材)15部;科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项、厅局级奖励6项;咨政报告获厅级及以上政府采用或主要领导批示18件,其中省部级及以上9件。

学院建有“西部社会治理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科研基地,紧紧围绕西部地区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重点聚焦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西部地区公共财税政策与社会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等研究方向。学院另有“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1个校级科研基地,设有公共政策、社会治理、园区管理3个方向。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中国产业园区如何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如何发展园区新经济模式,提升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与发挥产业园区的经济主阵地、创新新高地和改革主战场的作用等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申请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等方式对园区管理与创新发展进行理论探讨,深入陕西省各级各类园区及其管理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形成的一批重要的研究报告和调研报告广泛应用于陕西工业园区等各级各类园区管理与建设,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学院与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西安市雁塔区红专南路社区、陕西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建校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20余个,拥有专业资料室1个,藏书1万余册,订阅60余种中外专业期刊。

 

坚持文化引领润师德 营造崇德尚美“新风尚”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广受认可。学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多次获陕西省优秀团队称号。竹蜻蜓生涯教育工作室推动生涯与就业教育,“课堂进自然”活动获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反响良好。学院持续开展“悦读经典・博学明理”读书分享、“致明”学术沙龙、“至公”大讲堂等活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升学率、考博率和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学院系统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实现教职工协同、全过程覆盖、全方位浸润的育人生态。以党建为核心,融合文化建设与红色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思想政治引领成效显著。通过组织红歌会、参观革命基地、采访“五老”“读懂中国”故事、青马工程“星火班”、演讲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奋发有为。学生干部培训强化品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积极参与全国人口普查、丝路文化、“十四运”志愿服务、关爱自闭症儿童等活动,获社会广泛好评。实践事迹被《陕西日报》《西安日报》等多次报道,育人影响显著提升。学院注重双创教育,鼓励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公共决策模拟大赛、电子商务“三创”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展现出强劲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学院通过通识教育、公共管理类教育及高质量专业教育,系统构建学生人文精神、管理思维与职业能力,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与未来发展。

 

 

作者:   编辑:吴婉婷  来源: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