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课堂:全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请选择
课程 新闻

02989390760

硕博课堂:全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入学须知
同学

第一条关于申硕流程: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包含课程考核和论文撰写与答辩两个阶段,分阶段缴纳学费。 (1)课程考核阶段:申请人自资格审查合格之日起,须在规定年限之内修完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相关课程,考核合格,并通过外国语、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2)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申请人必须在完成规定学分,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后向学校提出学位论文申请,申请人通过考试后,应积极主动与导师联系,因个人原因导致无法进入论文阶段的,学员自己一力承担。并根据学院论文阶段工作安排,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硕士论文撰写、评审、预答辩、答辩等工作。

第二条关于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按学校相应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应修课程为准,学位课程的考查方式按照学校要求,具体以实际结课课程为准。申请人按照课程设置上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考核,考核合格者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三条关于全国统考:

同等学力全国统考在每年的5月底,申请人可根据自己所申请专业,于3月份在网上进行全国统考报名,报考科目为“专业综合”+“外国语”,学科综合和外国语的总分均为100分,60分合格,报考费用自理。

第四条关于论文:

申请人须在修满规定的学分并取得全国统考合格证后一年半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应在申请硕士学位后的半年内完成。研究生院组织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后,按有关规定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答辩合格的学员可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

第五条关于退学:

申请人因个人原因中途中止课程考核或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学习,须由本人向所属院、系、室提交中止学习申请书,由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报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但所缴纳费用不退。

第六条各自职责:

学校协助申请人办理报考、课程学习、论文答辩等相关环节工作。申请人需准确、及时的把相关信息告知学校,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参加学习和考试。申请人应确保自身人身安全,如因申请人过失导致无法按时参加考试等造成的损失或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申请人应确保通讯顺畅,如变更手机号码应及时通知学校有关管理人员(班主任),如因申请人自身原因导致学校无法及时告知申请人参加学习、报考、考试等造成损失学校将不负任何责任,建议申请人在读期间不要变更联系方式。

第七条关于政策:

如因国家政策等不可抗力因素发生变化,学校会及时下发通知,办学单位不予任何补偿,报名时学校工作人员口头表达如与招生简章、报读须知、报读流程不一致时请及时联系。

本人已详细阅读并知悉以上所述内容,并同意遵守上述规定,本人承诺提交的所有资料均真实可靠,如伪造所提交的资料或违反上述各项规定,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均由申请人自己承担。

课程筛选
授课语言
全部 日语 中文 英语
共计 293 个相关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任竞泽
开课时间 : 2024年04月26日 - 2025年04月26日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课程是一门专注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发展历程、理论观点及其实践应用的学科。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历史脉络及其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水平。 在课程内容方面,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课程涵盖了从先秦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批评现象、批评家及其论著。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探讨,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学批评的基本框架、理论观点和方法论,掌握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在教学方法上,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会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批评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应用。同时,课程还会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在文学批评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课程还关注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通过探讨古代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批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已结束
中国古代文学
师海军
开课时间 : 2024年04月26日 - 2025年04月26日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一门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理论的学科。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课程内容涵盖了从先秦至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从上古神话、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戏曲等,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文学风格以及重要的作家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在教学方法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将采用讲授、讨论、阅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课程还将结合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已结束
元明清文学专题
李永平
开课时间 : 2024年04月26日 - 2025年04月26日
元明清文学课程是一门系统介绍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中元、明、清三代文学现象与文学成就的学科。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特色、发展脉络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元明清三代的各种文学体裁和流派。在元代文学部分,课程将深入探讨元曲、元杂剧等文学形式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色。明代文学则重点关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的繁荣与创新,如明代四大奇书等经典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清代文学则涉及更广泛的文学现象,包括戏曲、诗文、小说等多种文学类型的演变与发展。 此外,课程还将关注元明清三代文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关系。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文学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文学如何反映和塑造当时的社会风貌。 在教学方法上,元明清文学课程采用讲授、讨论、阅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课程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文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元明清文学的知识。
已结束
先秦两汉文学专题
程世和
开课时间 : 2024年04月26日 - 2025年04月26日
研究范围:课程涵盖了从上古时期至汉代结束的文学发展,包括先秦时期的歌谣、神话、史诗,以及两汉时期的赋、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 主要内容:课程将介绍这一时期的文学背景、流派特点、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并分析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同时,课程还将探讨先秦两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先秦两汉文学的基本概况和发展脉络,掌握该时期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方法:课程采用讲授、讨论、阅读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先秦两汉文学的内涵和价值。
已结束
英语
孙静怡
开课时间 : 2024年04月11日 - 2024年12月07日
英语(English)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最早被中世纪的英国使用,并因其广阔的殖民地而成为世界使用面积最广的语言。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部落是后来迁移到大不列颠岛地区的日耳曼部落之一,称为英格兰。这两个名字都来自波罗的海半岛的Anglia。该语言与弗里斯兰语和下撒克森语密切相关,其词汇受到其他日耳曼语族语言的影响,尤其是北欧语(北日耳曼语),并在很大程度上由拉丁文和法文撰写。 英语已经发展了1400多年。英语的最早形式是由盎格鲁-撒克逊人移民于5世纪带到英国的一组西日耳曼语支(Ingvaeonic)方言,被统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末,诺曼征服英格兰;1476年,威廉·卡克斯顿将印刷机介绍给英国,并开始在伦敦出版第一本印刷书籍,扩大了英语的影响力。自17世纪以来,现代英语在英国和美国的广泛影响下在世界各地传播。通过各类这些国家的印刷和电子媒体,英语已成为国际主导语言之一,在许多地区和专业的环境下的语言也有主导地位,例如科学、导航和法律。 英语是按照分布面积而言最流行的语言,但母语者数量是世界第三,仅次于汉语、西班牙语。它是学习最广泛的第二语言,是近60个主权国家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与英语为母语的人相比,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更多。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母语,在加勒比海、非洲和南亚被广泛使用。它是联合国、欧洲联盟以及许多其他世界和区域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之一。
已结束
科学社会主义
张亲霞
开课时间 : 2024年01月26日 - 2025年01月26日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是一门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背景、优越性以及在各国的实践等。
已结束